close

      童玩童趣    / 蔡碧雲    2013.116 

  最近看到隔壁的小朋友手上提著滿滿的玩具,當然這是父母親或長輩買給他的,在衣食無缺的現代,幾乎每個有小孩的家裡都會有堆積如山的玩具,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生長在物資缺乏的年代,加上家境清寒貧困,要玩具都得自己動手做,因為父母每日忙於張羅一家八口的三餐,已是焦頭爛額了,當然無暇理會我們如何玩耍,在窮則變,變則通的生活領域下,想要玩具,就得自己想辦法,要花錢買想都別想真的門都沒有,也因此造就了我們凡是想要的童玩,只能動腦筋,自己動手做的習慣,在那年代也可說每個小朋友都成了製作童玩的高手。

孩童時的童玩都是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絕對不會污染環境,也大多是就地取材,廢物利用,例如毽子,樣式有多種,最簡單的是紙毽子,以前瓦房較多,只要把廢棄不用的紅瓦片拿來後,用石塊將它敲成約現在十元硬幣大小的圖形狀,再將其周圍磨的平整,然後撕下一頁寫過不用的作業簿紙張,將它折成扇形,寬窄隨意,再對折後用剪刀從折痕處剪成條狀,中間處留下一部分,不能完全剪斷,將磨好的圓形片放置中央包覆後,用橡皮筋束緊,然後把剪好的條狀紙攤開成紙花就成了,但缺點是易破損須常更換紙張。

  另外一種是較耐久,那是羽毛毽,得去和腳踏車老闆打交道,向他要一段廢棄不用的腳踏車軟內胎,回來後剪成圓形,大約三片重疊,因為一片太薄太軟不好踢,重心也不穩,在圓心用鐵釘穿透固定,鐵釘上插上火雞尾巴的透明羽毛管,有毛的部份先去除,空心的部分向上,較細的一端插入鐵釘裡,然後在空管上插入美麗的公雞羽毛就大功告成。

  早期我住的地方屬於貧困區,左鄰右舍幾乎自己自足,所以家家戶戶都會養些家禽,其中雞、鴨、鵝和火雞都是最常見的,公雞尾巴羽毛最美的,牠變成我們索取羽毛的對象,也因此成了我們追逐的目標,常為了取得羽毛,往往將公雞追的喀喀叫,有些驚慌的會往樹上飛,我們都以團隊合作,一起圍攻的方式追捕公雞,追到了,常把尾巴上的羽毛拔了個精光,火雞較笨重取得其尾巴管較易,所以附近的公雞,火雞經過我們的摧殘,最後都變成了一隻隻無尾大鵪鶉似的模樣,鄰居的伯母、阿姨見狀,常告到家裡來,當然免不了引起家長一陣震怒,把我們痛罵一頓兼罰跪,還得去向鄰居道歉賠不是,得到教訓後,如果還想要會雞羽毛,就去牢雞場要,那兒隨你取,要多少有多少,再也不必去糟蹋鄰居的公雞了。

  孩堤時期的童玩很多,除了前面所提的毽子之外,尚有陀螺、龍眼籽、米酒蓋、沙包、彈珠、橡皮筋,以及跳房子、竹蜻蜓、竹槍……。凡是眼睛看得到的,都是免費的玩具,要玩陀螺需自己削、龍眼籽要在龍眼季節盛產時開始收集,米酒蓋都是在親戚婚宴上逐桌去要來的,沙包則是找破衣服,將較完好的部份用剪刀一片片剪下,自己再用針線將其縫成一個個小袋子,大小依自己喜好定奪,一般都以長四公分、寬二公分為佳,最後留一袋口塞入沙子,再把袋口縫緊即可,彈珠和橡皮筋是與同學玩沙包贏回來的戰利品,將贏回來的彈珠、龍眼籽、酒瓶蓋、橡皮筋等全都存在奶粉罐裡,藏在隱密的大通舖下,這是秘密基地,不敢讓父母知道,要使用時得爬進大通舖底下拿出來,在那個年代父母都希望自己小孩用功讀書,不希望因玩要而荒廢了學業,所以對我們限制很嚴的。

  陀螺的製作較費工費時,且須找一段較粗的樹幹,先用柴刀劈開,再用小刀慢慢削成各種大小不一的倒鐘形,把鐵釘打入尖錐處約三分之二,留下三分之一,再用老虎鉗將釘頭剪除即可,陀螺大都是男生的專利,女生很少去玩陀螺的。龍眼籽的玩法有很多,先在地上畫個大圓圈,在圓周上每隔20公分放上一堆,每堆有五個,自己選用一個較大的當母球,用手指藉著母球將堆疊的籽籽彈翻,那些就是你的戰利品,另一種則挖五個洞,每洞距離一米左右,在洞口擺上籽籽,一樣用母球將洞口的彈入洞裡,這須要精準度和眼力,和打保齡球有點異曲同工之妙。高中時被選入當射擊隊選手,大概跟小時練這些童玩有關吧!舉凡瓶蓋也如此、距離一丈遠,用手上的一個瓶蓋、瞄準後把地上的打到彈跳,而被打到的就算你該得的,玻璃珠玩法也差不多,它是結合龍眼籽和打瓶蓋的綜合玩法,這的確須要一點定力、反應和準度,玩久了抓到決竅,最後它們都像囊中物。

  沙包的玩法更是多樣化,可以從五個,玩到十個一起抓在手心上,這須要更高的技巧,沙包要丟得高,還得唸口訣,邊唱童謠加拍手拍腿配著玩,相當有趣,但這是訓練手腦並用最好的遊戲,橡皮筋除了單條彈玩,贏多了就將它們串成一長串,拿來當跳繩或是比跳高,玩法也是百百種,所有童玩都是由一群自己的玩伴自訂規則和玩法,大家共同遵守,輸贏沒有異議的,只要大家玩得開心快樂就好。

  離童年那麼久了,現在回想起孩堤的童玩,比起現在小朋友玩具是有趣多了,因為有些材料得來不易,所以對自己製作的童玩或是隨手取得的,在在都很珍惜,不花錢的童玩也都可一再重複使用、珍藏。這也養成了大家節儉的美德自主能力的訓練以及遵守遊戲規則和團隊精神的啟發,現代的小孩比較自我,大概跟玩具有關吧!這是我的感覺,不一定對,只是童年的這些童玩部份已失傳了,許多的玩法也只能留在記憶中,畢竟時代在改變,思想觀念也改變了,小時玩童玩常趴在地上,玩後常是一身泥,打赤腳玩跳房子,一切的遊戲都是和大自然綜合也是一種學習,包括尊重對方,注重團隊精神,不自私,樂於與人一起分享玩完將它回歸大地,這都是從童玩遊戲中得來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童玩童趣
    全站熱搜

    大武山文學創作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