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讀 張錯<蘭桂坊十四行──香港九二>     /  默雲 

   

        千年初次拜讀張錯這首<蘭桂坊十四行──香港九二>現代詩時,頗有感觸。但當時台灣剛政權和平移轉成功,四百年來台灣人首度可以當家做主,個人心中對未來著浪漫的憧憬,無法完體會詩人對香港回歸支那(China)的無奈與失落,只把它視為歷史殷鑑,雖然於我心有戚戚焉,卻也僅止於遺憾與同理心而非切膚之痛。直到08年,台灣人民繼百餘年前曇花一現的民主國之後,再度承受亡國之慟,如今以前朝遺老的心境再度品味這首詩,終於豁然了。

    張錯<蘭桂坊十四行──香港九二>原文如下:

 

從羅大佑九十年代的皇后大道東

踱入蘭桂坊傾斜的五十年代

撒少許黑胡椒在忌廉湯

多少回憶蒼白辛辣

直到侍者端上餐飽

話題才轉入丰腴中年

所有世故滄桑

均帶沙拉那點冰涼微酸

占士甸在牆上依然憂鬱煽情

雖然阿飛早換上張國榮或梁朝偉

提刀正欲切割茄汁豬排

赫然發覺有人題壁──

英雄無淚吳宇森,還有

似水流年顧美華

 

    乍看這首詩,你會直覺認為詩人只是在描寫於充滿懷舊氣氛的西餐廳進餐的過程而已,很難體會到詩人深層的象徵詩意(詩的意象),畢竟我們是歷史情懷最貧乏的經濟動物,活著只知道賺錢逐利,歷史算哪門子東西?

        話說從前,1840年的鴉片戰爭戳破了中華帝國主義者信奉了兩千年的天朝神話,並將欉薾之島香港永久割讓給大英帝國,在「侵略者」的用心經營之下,香港從荒蕪的漁村變成繁榮的東方之珠,而大英帝國卻已日薄西山,國勢今非昔比,反倒是支那(China)卻霸氣十足地高舉著民族主義的利劍,在國際舞台上耀武揚威,英國政府眼見時不我予,便善用其見風使舵的海權文化,未加徵詢香港人民的意志,就藉口「新界」租約即將於1997年期滿,連帶把永久割讓的香港和九龍也進獻給新天朝作為輸誠的貢品。1992年,雙方拍板定案後,詩人張錯以他敏銳的感受及深痛的無奈,寫下了知識份子對香港「回歸祖國」的歷史情懷。

    本詩的第一、二句,表面上點出詩中主角由皇后大道東側走進了蘭桂坊,但詩人強調九十年代及五十年代卻另有意象的。「九十年代」是羅大佑的一張專輯,內有一首歌「皇后大道東」的歌詞有皇后大道東為何沒皇宮」?詩人將之入詩,暗諷大英帝國終究還是要拱手奉還香港,空自做了一場殖民夢;而傾斜的五十年代,強烈透露了詩人對於紅色支那(Red China)政權的主觀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因此五十年代對於詩人的感受而言是一個傾斜的年代,一如蘭桂坊正好位於香港維多利亞港碼頭區對街的山丘斜坡上。

        第三句起,開始藉西餐上菜的順序,來抒發詩人對香港在英國殖民下的歷史認知。忌廉湯即是香港人給奶油濃湯的譯名,詩人用它來象徵西洋勢力的入侵,既然必須接受這洋鬼子的玩意兒,聰明的支那人就阿Q一下,發揮創意加點黑胡椒在奶油濃湯上以隱喻支那人的黑頭髮,如此這般調和中西文化的苦心,差可告慰於列祖列宗了。第四句,除了描述濃湯的「白」與胡椒的「辣」之外,也象徵了香港人初受「英夷」統治時的記憶──無助及傷痛,剛被異族統治的不適應與文化衝突在所難免。

        第五、六句,字面上似乎只在敘述湯喝完後,侍者端上餐飽(香港人喜用「飽」字代替「包」字),聊天的話題也轉入自己那漸入佳境的中年,實則詩人是暗示香港經過英國治理一段時日之後,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人民能享受溫飽的太平歲月,而其他同時在支那人自己治理之下的地區,卻搞得貧窮落後、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與香港對比幾乎是天壤之別。詩人藉沙拉的冰涼微酸來隱喻那無法平衡的民族自尊心,為何只有洋鬼子才能給自己的同胞帶來豐腴溫飽?第七、八句,所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世故滄桑,面對百年的歷史創傷,詩人難免要有一些些的傷感!

        走筆至此,全詩已入中局,第九、十句,將焦點從餐桌上稍微挪開,視線移到牆上的海報。占士甸是六十年代好萊塢文化標幟的洋明星,眼神總是帶著點憂鬱,好酷好酷的劇照的確蠻煽情的,正好是昔日洋人在香港的形象,與蘭桂坊的懷舊氣息很對味,但同期深具叛逆風格的華人影劇角色「阿飛」的海報,卻早就被換上當代走紅的本國藝人了,為何不用香港藝人中知名度更高的周潤發、劉德華等人,而用張國榮、梁朝偉是另有玄機的,「中國人最光榮」、「當今天朝最偉大」便是弦外之音了。

       主菜上桌了,第十一句,隱喻香港這塊肥肉終於要落入支那(China)手中,任由宰割了。未何不是牛排而是豬排?因為支那人較習慣吃豬肉啊!最末三句,突然轉到題壁的詩句來結尾,由於支那文人一向有此雅興,因此不會感到突兀而令人回味無窮。原來,吳宇森即「無語申」之諧音,香港回歸祖國誰敢表達異議?民族大義的大帽子一扣,任誰都得噤若寒蟬了,但這麼重大的決定並未按照二十世紀人類最了不起的價值觀──公民投票由香港人來自決,詩人總有些不甘願,卻又無處可申訴,只好祈求上蒼「眷顧美麗的中華」了。

        歷經了這些年來台灣人民最鬱卒的傷痛,眼看著台灣一步步被帶向亡國滅種的深淵,卻絲毫也挽回不了那股瀰漫於整體台灣社會的末世頹勢,再度解讀張錯這首<蘭桂坊十四行──香港九二>,我終於澈底瞭解詩人的苦心孤詣了,甚至更能體會到2400年前屈原投汨羅江時的悲憤與絕望!被囚受辱的楚懷王何時獲釋?公子子蘭、上官大夫者流還要猖獗到何時?我們的項羽為何還不出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張錯-香港九二
    全站熱搜

    大武山文學創作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