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鄉的綠寶石      / 吳玉

 

    多少年來沿著那一條回老家的鄉村道路,已由坑坑洞洞的石子路改鋪成筆直的柏油路,裝上明亮的路燈。唯一不變的是放眼望去鄉親們在兩旁栽種的竹筍園依舊是綠油油的一片,晨起的露珠喜歡駐足在翠綠的竹葉上恣意搖動,在陽光照射下猶如綠寶石般閃閃發亮。

    到了竹筍產期一股濃濃的思鄉情懷悄然湧上心頭,從有記憶開始這一大片筍園不只伴著我們嬉戲成長,腦海中更填滿孩提時幸福滿滿的美好記憶。更重要的是,村子裏家家戶戶全靠這些竹筍收入賴以為生,拉拔一堆孩子長大成人 ,眼前的一切如進入時光隧道,我心裡有一種很深層、很深層的感動。

屏東在地的農特產豐富眾所皆知,家鄉長治最讓人稱道的就是產期約有半年的綠竹筍了,因為家鄉的土質肥沃、水質又優所以生產的綠竹筍品質甜美,纖維細嫩。四月開始就是他的初產期,七、八月是盛產期一直到十月才正式結束。

 都市裡的親戚姑婆一家人,每年都會趁著竹筍的盛產期來家中作客,父親與哥哥就會帶著筍挖、筍刀、挑著筍籃還有我們與都市來的孩子,興高彩烈的來到竹筍園現割竹筍。父親說難得來一次讓他們體會一下農家的田園生活及竹筍收割的過程。

 那些細皮嫩肉,穿著名牌衣服及擦得油亮黑皮鞋的都市孩子,穿梭在竹園裡找竹筍,卻低頭不見筍影,抬頭只見竹葉,那些孩子遍尋不著筍子的蹤影,滿臉疑惑的直問筍子長在哪裡呢?後來父親在他們面前解說如何發現成熟的筍子,以及示範割竹筍的動作,父親熟練的用筍挖把土撥開,再用筍刀架在筍子底部,手掌用力推兩三下,筍子就整整齊齊的切斷了,地面再迅速用土覆蓋著。

 那些孩子看得目瞪口呆,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愛吃的竹筍是從地上長出來的,以為要用摘的。鄉間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甚至都市聞不到的帶有草香的微風都讓他們雀躍、驚喜萬分,我們這些光著又粗又黑腳丫子,在田園裡天真無邪的與大自然嬉戲的莊腳囡仔,猶如小鳥一般,在寬廣的天空,自由自在的翱翔,可真讓這些都市孩子羨慕的不得了。

割好竹筍挑回家,沖掉一些沙土剝好筍殼,母親便開始準備豐富的竹筍大餐;包括竹筍排骨湯、肉絲炒竹筍、涼拌竹筍、筍絲雜炒及自家種的新米,自家種的蔬菜、香蕉,自家養的現宰土雞,宴請這些都市來的姑婆一家人。 城裡人天天大魚大肉早已不足為奇,反而我們鄉下人的竹筍風味餐,成了他們大飽口福的人間美味,不一夥兒工夫吃得盤盤見底,讓我們這些鄉下孩子看得目瞪口呆,頗覺不可思議。當他們要回去時,父親還會再割一大袋竹筍讓姑婆一家人帶回去料理,每一年他們一家大小,都很期待來到鄉下茅草屋品嚐筍子大餐,以及城市裡尋覓不到的真摯、憨厚與熱情。

    老家中的竹筍園約有一甲地,從祖父至今耕作已有八十年的歷史了,從我們懂事開始便跟著大人到竹筍園幹活,每年二月開始培土施堆肥、除雜草,往後再視竹子的生長狀況增加肥料,四月份就是竹筍的初產期了。初產期的竹筍量少價高物以稀為貴,六、七月是盛產期量多價跌但品質鮮嫩甜美,為了節省收割大量竹筍的時間,農人都要在前一天下午,去筍園把可以收割的露出土外的竹筍尖上插上竹葉以識辨別,農人管它叫﹝做筍號﹞,插越多表示隔天的筍子收成越多,收入也就越多。村裡人相遇都會以「做筍號了沒」做為問候語,親切又溫暖。

    大人在園裡忙著工作,我們就與隔鄰的小孩在竹仔腳找金龜捉金龜,籬笆旁追逐嬉戲,就地取材扮起家家酒,扮演各種角色,玩各式各樣的遊戲,用扮家家酒想像成人的豐富世界,這在童年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割竹筍這工作都要在清晨,露珠還留再筍尖時挖取, 而且都是要靠手腕力氣來完成,通常這些工作都是男人來執行,女人負責提筍藍。天袂光、狗袂吠,寂靜的筍園人影晃動,開始熱鬧起來了。各家主人一定要使出渾身解數,在太陽出來之前把竹筍收割完畢,這樣的品質才能保證鮮嫩幼絲。

    村人把割好的竹筍挑到產業道路上倒出來甩掉沙土,整條路一堆一堆的筍堆蔚為奇觀,經過篩選分為上等筍「大筍」、下等筍「下筍」,大筍即白、彎、矮、肥,色澤鮮明,筍殼光滑帶金黃色,底部寬闊肥肥胖胖且呈鮮白色,具備這些上等筍的特色才能賣得好價錢。嚴格分類後由一大群男人將自家的竹筍,浩浩蕩蕩載往海豐的竹筍交易市集,交給外地來的筍販挑選與採購。

    下等的筍叫做「筍腳仔」,就由女人家挑回去做為當天的菜餚自給自足,父親說:大筍是要賣好價錢來維持一家人生活的,只能看不能吃。只有城市的姑婆來作客,才能托她的福,嚐到大筍的鮮甜美味。每當這些「筍腳仔」挑回家,我們這些孩子便蜂擁而上搶著要撥筍殼,每個小孩的心裡都有一股較勁的味兒,看谁撥得快,待會就可多吃一些父親從市集買回來的零嘴,賣了竹筍口袋飽飽的,買起零嘴就很阿莎力,一想到這些平常難得吃到的零嘴就開心的不得了,手腳也就靈活多了。

    母親用刀子在筍子中間深劃一條線,我們兩隻小手拿到筍便快速往兩邊一撥,三兩下就清潔溜溜了,剝好的筍殼還要廢物利用收集起來做堆肥。這些熟練的動作,讓我們做起來覺得好有成就感,母親在一旁樂得笑呵呵。當我們在享受美食的當下,能參與其中,而農人辛勤耕作的身影就像一幅版畫,深深烙印在我們童年的內心深處,久久不退。

    父親與左鄰右舍的鄰居們,賣完竹筍回到家後,都會去柑仔店買花生外加一瓶紅標「米酒頭仔」,在屋前的大埕空地上,大夥開心的天南地北無所不聊,悠閒地享受一下怡然自足與豐收的快感,村人的互助猶如一個大家庭般的溫馨,每一家人的農事都當作是自家的事,那一家子的作物歉收村人都會聚在一起互相切磋,交換心得討論如何改善種植技術提升產量,畢竟只有好收成才能維持每一家子人的溫飽。

    七、八月是竹筍盛產期恰好都是在農曆中元節前後,父親都會找個空檔與叔叔嬸嬸一起去城裡探望姑婆。姑婆是祖父的妹妹,年輕時嫁到高雄大戶人家,她很疼愛父親與叔叔,即使祖父不在了,每年都會回來她的娘家看看外甥敘舊一番,而父親去探望姑婆所帶的伴手都是姑婆一家人的最愛,家鄉的土產─竹筍,而且一定要精挑上等的筍來給姑婆一家人嚐鮮 。

    因為要用扁擔挑,為了保持平衡另一邊則細選兩隻自家養的又肥又壯的土雞跟土番鴨,後面跟著我們這些小土包子,一行人興沖沖起早坐火車進城去姑婆家,下了車站還要走一段路,再拐個彎才能到達姑婆家。於是父親與叔叔輪流挑扁擔一路搖晃走著,鄉下的小孩子對都市裡的高樓大廈、商店玲瑯滿目的商品感到稀奇與驚訝,馬路盡頭直直駛來的車子,嚇得後退好幾步,仰頭一看,覺得城市的天空窄了一點,也少了一點藍。

    擠在一個袋子的土雞跟土鴨,不時好奇探出頭來雞同鴨講,咯咯嘎嘎叫,在熱鬧的街道引來不少路人好奇的眼光,跟在後面的母親與嬸嬸指著雞鴨說道:喂喂…麥擱叫了,擱叫就要被裝進肚子裡了,真正是七月半的雞鴨不知死活 。

    走走瞧瞧來到姑婆家,她們一家人熱情招呼我們這些鄉下來的親戚,姑婆看到父親肩上的竹筍與土雞鴨高興的合不攏嘴,連忙接手過去,他們招待我們的可是鄉下人平常吃不到的海鮮珍味,就像他們來鄉下作客現割現料理的竹筍大餐一樣,吃得渾然忘我,津津有味。

    最後一道菜再來一小盤沙拉鮮筍,姑婆說:這些又白又嫩的筍子真幼絲,都市裡有錢也買不到這麼鮮嫩的口感,一定先把它煮熟再冰起來慢慢吃、省省得吃,而且在大魚大肉之餘,吃了富含纖維的筍子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消化。她說看到這些小時候就有的家鄉味,總會讓人憶起先人辛勤耕耘的身影,相信姑婆有錢也買不到的是,對家鄉的眷戀與思鄉情懷吧。

    一頓飯吃完與姑婆敘舊一番,又是準備打道回府的時候了,她知道這些鄉下客人是留不住的,隔天還有一大片的筍子要收割,總是貼心的幫我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食物零嘴,讓父親與叔叔挑回來,走到轉角處父親回頭向母親與嬸嬸說:咱們這些就是道地的「草地親戚吃飽著起行」,吃飽飯為了趕路只得匆匆辭行。

    每年的農曆七月是竹筍的盛產期,中元節在民間習俗是個大節日,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供品來祭拜好兄弟;屋旁種了一棵老欉龍眼樹,隨便一摘就是一大籠,前院有在欉黃的香蕉,父親早就預留起來普渡用的,屋後有木瓜與楊桃,雞鴨養的肥又壯,現蒸的芋仔粿、盛產的筍子最實用不過了,可以變化多種料理使供桌上祭品看起來更豐盛。

    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招呼全家大小供桌前一起來祭拜好兄弟,他手拿三柱清香口中唸唸有詞:「今天是中元大拜拜,主人家虔誠祈求好兄弟保疪阮莊內年年豐調雨順,家家戶戶五穀豐收,乎阮兜大人囝攏平安、厝內運途擱卡順「筍」啦!」。

    小孩子哪管大人說什麼,眼睛緊盯著桌上澎湃的祭品,長長的舒了一口氣,心想,平常難得吃到的佳餚,今晚可以大快朵頤飽餐一頓了,大人小孩拜完眉開眼笑,開心得不得了,心想事成嘛,樸實鄉下人不求大富大貴,只求一家溫飽,過著恬淡知足的日子,家家戶戶心意皆如此。

    中元節後,從九月份竹筍的產量就漸漸減少,而且品質會越來越差,筍尾會出青、筍肉會苦,這樣就賣不出好價錢了。父親每天都會把這些「筍腳仔」全部挑回家,剝殼切片處理好,灑鹽、曬乾,做成筍干就是一道可以珍藏的醃漬品了。在竹筍季結束後,偶而拿出來料理這道「筍干封肉」解解饞;黑豬肉的Q嫩、筍干的青脆及誘人香氣,總是讓人食指大動,回味無窮呢!農曆年除夕夜,團圓桌上一定要有這道令人垂涎的「筍乾封肉」吉祥菜,象徵來年家中子弟,升官「筍乾」發財、富貴年年來。

    從小到大我們的生活就離不開綠竹筍,飯桌上餐餐都有一盤多變的綠竹筍料理,有時天氣熱,光是涼筍沾醬油或著一鍋筍粥就是一道幸福佳餚,全家人都吃得笑開懷,筍子產期天天有收入,讓我們全村的人,日子過得順「筍」心又如意。

    如今我們已邁入中年,也離開家鄉打拼,但每逢竹筍產季,一定會回老家竹筍園巡禮一番,腦海中總會浮起孩提時青澀的記憶─竹仔腳嬉戲笑鬧的幸福味,及聆聽父親敘述,祖先篳路藍簍、辛勤開墾,守護這塊土地傳承下來的刻苦精神,總在我的記憶深處渲染開來,抹也抹不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家鄉的綠寶石
    全站熱搜

    大武山文學創作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